聚精会神工作的张山
机修分厂四级车工张山平时喜欢看金庸武侠,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早已翻来翻去看了很多遍,家里除了成箱成箱的机械加工类专业书籍,还保存着各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合订本小说。对比不怎么爱说话的自己和书中潇洒豪放的侠客,他在心中给自己永远保留了一片江湖。
车工是一门“功夫”
电子专业毕业的张山,从实习第一天开始,就一眼被机械加工的神奇深深迷住了。看着车间里老师傅们聚精会神操作车床,固定在卡盘上的毛坯件不停旋转,火花四溅、碎屑飞舞,不一会儿就变成精密的金属工件。惊奇之余,张山很快就决定了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——专心致志做一名车工。
从此,他一边购买《机械切削手册》、《车工》、《铣工》等专业类书籍,从理论开始自学;一边跟着车间里老师傅们慢慢钻研技术要领,一天到晚,心里想的、手里比划的全是加工面和各种模数、尺寸。“俗话说‘紧车工慢钳工’。车工是个紧活儿,特别是加工高精度工件时,要求精神高度集中,从操作机器开始,就得将各种参数和标准牢牢记在心里,并不停调整设备和工件状态,直到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各项标准。有时候,几个刀的差别,就会导致工件报废。”在张山看来,上了车床,就像是武侠小说中侠客们拔剑出鞘对决胜负,用心要稳,出招要准,料敌在先,见招拆招,方能克敌制胜。
这样的“修炼”一晃就是多年。
从独门绝技到样样精通
2005年,张山进入西保集团机修分厂工作。这时他已经是拥有7年机械加工工龄的专职技工了。
西保为张山打开了职业生涯的另一扇大门,李根生、李宝来、杨新年……老师傅们长期锤炼的精湛技艺给了张山更广阔的学习空间。同时,出于工作需要,除车工外,钳工、焊工等项工种都成了他的必修课。这样博采众长、兼收并蓄几年后,到了2008年,张山已经能够胜任机修分厂机械加工“车、钻、刨、铣”和钳工维修、气焊切割的全部工序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讲,就像是突然达到了一个融会贯通的境界,分厂所有的车床设备运用起来都能得心应手。第二年,张山顺利获得了车工四级中级职称。此后,分厂很多自制设备的工件和配件都是由他一手加工完成的。由于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,能够很好解决机加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,同事们遇到技术难题也都很愿意与张山共同交流探讨。慢慢地,1979年出生的张山也就变成了分厂年轻员工眼中的“山哥”。
2005年以来,在集团公司工会历年组织的生产岗位技能比武中,张山多次代表机修分厂参加圆车工技能比赛,并屡屡斩获佳绩,并先后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、金星级员工等荣誉称号。
在原车岗位手把手“传帮带”
学无止境,薪火相传
多年的摸爬滚打,张山自己得出了一个机加工从业“公式”:理论学习 实践验证 不断修正目标 保持信心 不懈坚持=成功。“无论从事什么职业,人都应该静下心来多学些东西。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年轻多给自己充充电、加加油,再好的硬件也会慢慢生锈并荒废掉。”张山时常这样鞭策自己,并通过不断总结和对比来精进自己的技术。
“我的本领很大一部分是从进入机修车间以后逐渐习得的,人一定要懂得感恩。”张山回忆起刚进入机修分厂的时候,由于人员少、任务重,车加工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。加上当时还在老厂区,车间的条件、设备还比较落后,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压力,偶尔灰心丧气的时候就不免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。时任老厂长看出了他的心思端倪,跟当时的李保来师傅合计,用边带边学的形式对他悉心开导和指导,逐渐打消了张山的种种顾虑,坚定了张山扎根西保的信念。这一扎根就是16个春秋。
2009年开始,已经晋升为班组长的张山也有了自己的“徒弟”。迄今为止,他已经成功带出了两批学徒,其中年龄最小的刚刚结对时只有20岁。如今,这些徒弟们要么转岗到其他分厂技工岗位,要么留在机修分厂,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技术骨干。这也是机修分厂常年紧抓队伍建设所形成的人才储备梯队效应。
业余时间除了偶尔沉浸在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,释放下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向往之外,张山还擅长口琴、横笛、洞箫等器乐。“儿子特别喜欢我吹奏的《一剪梅》,自己也跟着学了几手器乐。而且他对机械加工有种天然的喜好,马上就要读高三了,我将来要继续培养他从事技术工作!……”谈到一对儿女,张山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子。
(本文整理自机修分厂张山先进事迹报告,撰文:杨健)